关于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和参考策略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A股的公募基金,在过去20年多年中创造了非常不错的回报,公募基金也是现在最让人放心的投资方式之一,至少买完公募基金之后,你不需要担心基金公司跑路或者违约。从信息透明度的角度来说,公募基金仍然是做的最好的。

其次,我们买基金赚钱,并不是靠基金经理,而是靠我们自己。

投资这事儿,能让别人做的就尽量让别人做,你只需要负责什么事情是对的,别人负责把对的事情做对。投资中,对的事情,包括市场、行业和交易方向的选择,你把这些事情敲定了,交给靠谱的人去做就成了。

每个人应把自己的位置设定为基金经理,而不是每天看盘或者写报告的交易员或分析师。投资本来是让生活更美好的,投资可以让你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坐享好公司好资产升值的红利,如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损害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反而得不偿失。以此来看,基金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

基本原则

下面是我基金投资的几项原则,以后可能还会继续补充。

1、做好资产配置,追求战略正确

资产配置是投资的根基所在,这决定了我们的绝大多数收益,很多时候具体买了哪只股票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哪个方向上配置了多少资产。目前,中国最优质的资产就是低估的蓝筹股和互联网公司,美国最优质的资产就是科技龙头公司。

怎样做资产配置呢?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各位有兴趣的话,我会写一系列的长文详细介绍,简单来说,跨品种(比如说股票、房产、债券),跨市场(比如A股、港股、美股)来配置资产,核心是维持资产的合理配比,进行动态平衡,最著名的就是50:50 股债平衡策略(一半股票,一半债券,定期或者根据偏离度进行动态平衡,维持这个持仓比例)。

资产配置模型确立,战略方向也就确立了,这就需要寻找合适的工具。指数基金是非常好的资产配置工具,运行成本低,策略透明可控。

比如,你看好港股,就可以组合配置一些港股指数基金,大盘指数、中小盘指数都配置。

做好资产配置方案,确立战略方向,选择合适的工具,买好拿好,就足够了,就是这么简单。

2、指数型基金为主,主动型基金为辅

我一直偏爱指数基金,就是因为指数基金规则透明,简单明确,非常容易进行资产定位。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另一个事实是,投资这一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自己高明的基金经理不知道多到哪里去了,我们要放平心态,尊重劳动分工,做自己有相对优势的事情,寻找靠谱的基金经理,实现多种投资策略的互补。

现在基金业的一个趋势是,主动基金被动化,被动基金主动化,其实就是打破了指数基金与主动型基金的绝对边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提过很多次的指数增强基金,这也为我这样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主动型基金一定要选最信任的人

这里单独把这点拎出来讲,是因为我碰到的很多小白投资者,对自己的基金经理一无所知,一位基金投资老手曾对我说过,他长线持有某只基金,他对该基金经理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自己对桌的同事。当对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过往业绩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应该可以避开很多坑。

如何看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

长期指的是,至少在五年以上,如果长期跑赢了沪深300指数,则继续看;如果没有,则直接过滤掉。

如何看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稳定性?

可以从TA的换手率、前十大重仓股的变化等角度,进行筛选,对于换手率过高、前10大重仓股变化剧烈的,也直接踢掉,当然,一些量化基金除外。

进一步明确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投资风格。

可以阅读每个季度的基金公告,重点阅读基金经理策略回顾和投资展望部分,明确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投资风格。

再举个例子,逆向投资大师邓普顿1997年后期强烈看好韩国股市,但他对韩国股市缺乏足够的了解,他选择了一只投资韩国的公募基金进行投资,这只基金1997年的业绩非常差,原因很简单,当年韩国市场太差了,邓普顿在做过详尽调查后,发现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与自己理念高度一致,于是坚定投资,两年内大赚267% 。

互联网为我们了解基金经理提供了很多便利,基金公司的宣传资料,各种第三方的数据,媒体的报道,信息应有尽有,就看你功课做得是否到家。具体的基金投资前,最基础的就是一定要仔细阅读基金的各种公告,特别是某些产品的说明书,这些都是基本功,需要扎实去做。

4、建立战略底仓,利用现金流定投

对于自己看好的标的,我倾向于,一次性买足仓位,不给自己留遗憾。因为市场是高度有效的,绝对低估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天上下金雨的时候,一定要用盆子去接,否则后面的悔恨无以复加,我有很多看好但买的太少的教训。对于好的投资机会来讲,最大的风险是踏空。

如果战略底仓建立以后,继续下跌怎么办?我的选择是,在之前投资逻辑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会继续坚定持有,并且会按照交易计划,利用现金流来进行定投。

用现金流来定投,是以指数跌幅为锚好,还是按照时间来进行,哪个更好?这个应该因人而异,对我来说,对于自己中意价格的好标的,当然是有钱就买。当然,对很多人来说,只要逻辑没变,定投的时候,放缓节奏,拉开幅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操作办法。

参考策略

1、关于折价买入相关场内基金

有些场内基金,因为有封闭期等原因,它在市场上交易的价格,低于它的净值,也就是出现了折价。

投资折价的场内基金,如果市场转好,折价很可能会抹平,这个过程中,你既可以赚到折价收敛的钱,也可以赚到净值增长的钱,可以称得上是双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5年至2007年的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从折价30%至50%,到抹平折价,期间又有股市的暴涨,如果中间坚持分红再投资的话,收益超过10倍。

策略缺点:这些基金都是主动型基金,与指数走势并不完全一致,另外,投资主动型基金,需要对基金经理做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其理念、策略不了解、不认同的话,即使有折价也不要买。

策略优点:具体看折价幅度。

2、红利类指数基金

所谓红利策略,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买入一篮子高分红的股票,根据分红的变化进行调仓,以期待获取超额收益。

一、红利策略为什么会有效?

绝大多数人,对红利策略的信心,来自于历史数据的验证。但投资买的是未来,过去有效的策略,将来未必会有效,仅仅用历史数据,来佐证一个策略的有效性,显然是不是够的。

我们不妨回归投资的本源,从严格的逻辑分析出发,看一看红利策略为什么会有效。

一家公司,可以持续给股东高分红,至少可以说明以下3个重要信息:

1、公司具备强大且持续的赚钱能力。如果上市公司利润非常微薄的话,哪还有钱给股东高分红呢?

2、公司的估值并不是特别贵。股息率=每股分红/每股股价=每股分红/(每股利润✖️市盈率),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理出,高股息率的公司,估值应该不会特别贵。

3、管理层、大股东肯与各位股东分享公司发展的果实。这个世界上,有一类大股东,他们不是指望公司赚钱,而是挖空心思想赚小股东的钱,持续的高分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前识别出这种喝小股东血的大股东。

闭上双眼,在脑海中想象有一家这样的公司:具备强大且持续的赚钱能力,估值并不是特别贵,管理层很靠谱。这样的公司是好的投资标的吗?当然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如果组合买入一篮子这样的公司的话,会降低单一个股出现黑天鹅的概率,这让人更加省心,回报应该会很不错。

相对于质地一般的普通公司、毁灭价值的垃圾公司,长期看,持续高分红的公司应该会有明显的超额收益,因为公司的价值来源于未来现金流折现,分红将现金流分配给股东,持续的高分红就意味公司持续的高价值,市场长期是非常有效的,公司的股价终会与公司的价值相匹配。

这在逻辑上,论证了红利策略的有效性,我们接着再从数据上验证下这个策略。

红利策略,最早来源于美国,也被称之为狗股策略。美国基金经理迈克尔·奥希金斯在1991年著作《跑赢道琼斯指数》(Beating the Dow)提出了跑赢大市的投资策略:每年年初,从道指找出10只股息率最高的股票,平均资金买入;一年后再找出新的十大高息股,卖出不在名单的,换成新入榜单股份。

国泰君安分析师严哲鸣对这个策略,进行了回测验证,从1999年到2017年9月,红利策略(狗股策略)确实跑赢了道琼斯指数。

这个策略在港股也十分有效,方正证券(香港)对这个在港股进行了验证,结果是:红利策略持续大幅跑赢了恒生指数。

那么,这个策略在中国股市有没有效呢?我们现在看两只指数,一只是中证红利,一只是中证100。中证红利由沪深两市,最近两年平均股息率最高的100只股票组成,基日是2004年12月31日;中证100由沪深两市,市值最大的100只股票组成,基日是2005年12月30日。这两只指数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下面是这两只指数这些年来的走势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到,中证红利持续跑赢了中证100。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只是这两只指数的净价走势对比图,没有计算股息,如果计算股息的话,中证红利应该会跑赢更多。

其实,买入一篮子高分红的股票,本质上就是建立了一个红利指数,有哪些红利指数可以选呢?我们接着来看。

二、有哪些红利指数可以选?

红利类型的指数有很多,大家可以从各种维度创造红利指数,比如说,基于成分股的规模,就有300红利(沪深300中股息最高的50只股票)、500红利(中证500中股息最高的50只股票)等等;基于行业,就有医药红利(医药行业中股息最高的30只股票)、能源红利(能源行业中股息最高的15只股票)。

数量多了,大家就挑花了眼,现在我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几只红利指数进行简单的介绍。所谓市场关注度,我主要参考的是相应指数基金的规模和雪球的关注人数。

1、中证红利

中证红利指数,由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过去两年平均现金股息率最高的100只股票组成,采用股息率作为权重分配依据,以反映A股市场高红利股票的整体表现。

根据wind数据(下同),在中证红利指数中,500亿市值以上的大盘股占据了52.08%的权重,大中小盘股权重分布比较均衡,从数据比较看,中证红利是主流的4只红利指数中,市值分布最为均衡的。

行业权重分布看,中证红利的行业结构也比较合理,没有出现单一行业独大的情况。

如果看好,中国股市中高分红公司,中证红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跟踪中证红利的指数目前有3家(含指数增强基金),综合费率来看,成本最低的是万家中证红利(161907),做投资,成本低非常重要,省到就是赚到。富国基金发行了一只指数增强基金(100032),运行已接近10年,增强效果很显著,也值得关注。

2、上证红利

上证红利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过去两年平均现金股息率最高的50只股票组成,对应的指数基金是红利ETF(510880)。

上证红利指数中500亿以上市值的公司,占据了66.12%的权重,与上证50重合度比较大,可以看成是一只大盘红利指数。

3、深证红利

深证红利,由深市分红最高、流动性最好的40只股票组成,深证红利,应该是目前所有红利指数中,唯一一只突破2015年和2007年高点的指数。

深证红利指数,由40只深市股票组成,是反映深交所高分红公司整体行情的一个指数。

深证红利也有自己的场内ETF,深红利(SZ159905),但流动性不是太好,想大额投资的话,还是选场外的联接基金比较好:工银深证红利ETF链接基金(481012)。

一家公司想入选深证红利指数,最重要的标准有2个:一是必须具有稳定的分红历史,最近三年里至少有两年实施了分红(包含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二是分红具备一定的价值:在最近三年里至少有两年,该公司的股息率排名,能进入市场的前 20% 。

这只指数的权重计算方法也很有意思。深证红利指数,将备选股票按前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深市上市公司分红金额的比重和最近半年日均成交金额占深市比重,按照 1:1 的比例进行加权排名,并考虑经营状况、现金流、公司治理结构、防止大股东恶意高送股变现等综合因素后,选取排名在前 40家公司。话有点绕,大家仔细体会一下。

这样层层筛选出来,并按照规则分配好权重,深证红利指数就诞生了,另外,深证红利指数每年7月份进行一次调整,调整方案会在当年6月的第二个完整交易周的第一个交易日公布。

因为深证红利指数中消费股比较多,我认为用市盈率估值更为合理。

考虑到深证红利指数的成分股质地,以及现在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如果无风险利率水平是4%,那么一只永续经营、收益稳定的蓝筹股指数,长期市盈率20倍应该是合理的,在合理的水平上,再打八折,16倍市盈率就是合理偏低估的了。因此,我认为,从绝对估值的角度看,深证红利市盈率在16倍以下,都是低估的。从绝对估值的角度看,深证红利指数也是低估的。

4、标普红利

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虽然名字很洋气,但也是一只A股红利策略指数。

这只指数与中证红利有点像,也是选取A股股息率前100的公司,但有两大点不同,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要求公司:

(1)公司过去3年的盈利增长必须为正;且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必须为正。

(2)每只股票的权重不得超过3%,单个行业权重不超过33% 。

这保证了成分股盈利更为稳定,行业与个股分布也足够分散。稳定是大家都认可的好事,是不是要足够分散,大家见仁见智。

华宝红利(501029)是我关注的跟踪标普红利的指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