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选股指标3:PE市盈率
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拿买菜类比买股票。观点不是我原创的,但是道理真的很好懂:买菜的时候,我们都会看下价钱,衡量下是今天要买的菜是贵还是便宜,那买股票的时候,为什么不判断一下买的公司股价是贵还是便宜呢?
你认为你感兴趣的公司值多少钱?本质上,就是你在给这个公司估值。 有人把估值当学问,也有人把估值当艺术。对此,我不持是非观点,这里也不展开。
估值的指标有很多种,最核心最最常用的一个,就是市盈率,它也是衡量市场情绪的重要指标之一。
简单来说,市盈率就是公司的股价除以每股收益,也等于总市值除以净利润,英文缩写是PE。
市盈率的意思,或者说内涵,大白话解释就是:你以现在的价格买某只股票,如果该股票仍然保持现在的年利润,你需要花多少年才能收回自己的成本。
因此,市盈率的倒数,就是该股票当前的投资年回报率。这可以用来进行多个投资机会的比较,比如说,跟10年期国债代表的无风险收益率进行比较。
举个例子说明吧:假如现在有一只股票,股价10元,每股收益1元,市盈率就是10,该股票目前的投资年回报率就是1/10,也就是10%。
如果该公司一直可以维持这样的利润水平,而其他投资机会,比如说10年期国债年化收益率为3%,货币基金化收益率4%,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为6%,相比较之下,肯定是长期持有这只股票最划算。
多说一句,这里说的「如果该公司一直可以维持这样的利润水平」是一个判断,是观点,而不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实。分清楚里面的区别,是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最最基本前提。
市盈率PE通常分为3种:静态市盈率、滚动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英文缩写LYR,指的是当前总市值除以上一年度净利润;
滚动市盈率,英文缩写TTM,指的是当前总市值/最近4个季度的净利润总额;
动态市盈率,是指以下一年度的预测净利润计算的市盈率,等于股票现价除以下一年度每股收益预测值。
市盈率这个指标的应用和不足,是一体的,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从定义就可以看出来,只有利润稳定的公司才适用于市盈率进行估值,而绝大多数公司的利润是不稳定的,更不要提,很多公司是长期亏损的,比如说亚马逊。
这里特别指出一下,强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大多不适用于市盈率来估值,比如说券商、钢铁、煤炭等,越是在强周期性行业顶部的时候,市盈率反而越低,根据市盈率来投资强周期股,发生过很多悲惨的故事。
其次,静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使用的是历史数据,而投资买的是未来,所以这两个指标只能作为辅助参考。
2017年2月,CNBC采访巴菲特时提了一个问题:“您曾认为2008年和2009年的股票很便宜,也在其他时候提过股票被高估。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吗?”
巴菲特的回答是:“我们现在还没到泡沫区间。相对于利率而言,当前股票和历史估值相比其实是便宜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巴菲特判断股票便宜与否,也会和历史估值进行比较来判断。
再举个例子,同是中国人寿,香港市场和大陆市场给它的估值差别有三四成,在A股认为很合理的价格,在港股会被认为很贵了,也就是说,即使对同一家公司,在不同市场是否合理的标准都会很不一样,谁决定的?市场决定的,这就是事实,如果我们不研究历史数据而是一厢情意,就会犯很大的错误。
而动态市盈率,不少人用的是分析师或管理层预测的数据,很多时候这已经是市场的一致预期,既然市场已经形成了一致预期,那就很难再有超额收益。
既然如此,市盈率该怎么用呢?
首先,仅看市盈率就买股票是非常危险的。其次,市盈率的最佳应用对象是对市场估值,也就是对指数进行估值。
这里说的指数,特指根据市值规模进行编制的宽基指数,比如,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这些宽基指数具备使用市盈率估值的完美条件:一是经营永续,指数一直存在,只是成分股一直在更新;二是利润相对稳定,指数本质上是上市公司的合集,这些上市公司构成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基本面。
从历史来看,咱们中国的经济基本面稳定性是有据可考的,即便像2008年那样的经济危机,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也没有出现特别剧烈的波动。
所以,当我们进行指数基金投资时,市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当然,还是要强调:周期行业的指数是不适用的,例如券商、钢铁、煤炭等。一个指数的成分股里,这类公司越多,这个指数越不适合PE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