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学习笔记
国庆前,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的微信号上看到这篇内容,读完有一些启发,内心觉得可以作为完善资产配资思路的一个学习方向。
最近抽时间进行了总结和整理,除了梳理原ppt分享内容的主体外,稍微调整了一下框架的内容,更加有助于自己理解这个分享的核心。
对于宏观研究的态度,还是应该秉承有限参考为主,毕竟变量因素太多。
另一层面,通过完善这部分知识,合理构建自己的宏观经济认知框架,也是看懂日常经济数据和重大新闻发布的一个基础思维路径。
原文资料可以参考这里: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宏观经济分析框架PPT。通过查阅,发现只有一个ppt图片缺失,知识原目录的转换而已,并不影响阅读。
#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学习笔记
## 一、经济基本面
### 经济增长指标GDP(国内生产总额,算的是一个时间周期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名义GDP
- 按当年的产品和劳务价格,计算出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
- 以某一年作为基准价格,往后推算出产品和劳务的年度实际价格,计算出的全部最产品的市场价值。
- 三种统计方法
- 生产法:GDP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 收入法:GDP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支出法:GDP增加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与服务净出口额
### 经济增长的前瞻性指标PMI(采购经理人指数)
- 中采PMI
- 官方PMI。国家统计局发布,关注3000多家企业,包括大中小,全国范围,地域均衡。
- 财新PMI
- 财新传媒和英国markit集团编制发布,关注400多家企业,东部地区中小企业为主。
### 通胀指标
- 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 工业生产价格水平指标。用来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生产总值和增加值的影响。
-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物价水平指标。用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 就业状况
- 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人口/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
- 登记失业率=主动进行失业登记的本地城镇户籍人口/(主动进行失业登记的本地城镇户籍人口+从业的本地城镇户籍人口)
- 两者区别
- 调查失业率: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统计对象是城镇常驻居民。侧重反映就业市场状况。🌟更能代表劳动力市场真实状况。
- 登记失业率:由人社部统计,统计对象是城镇户籍人口。侧重关注社保情况,便于就业援助。受劳动者个人的主观因素和政策影响较大。
- 人口结构和总量
- 人口红利期1990-2010,达峰后逐年衰减。老年抚养比增长较快(65岁以上抚养人口),老龄化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下降。资本投入边际递减。GDP增速下降。
### 国际收支状况
- 贸易顺差-资本逆差=外汇储备变动
- 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会引起本币贬值。国际收支平衡中国央行政策目标之一,有时甚至是首要目标。
## 二、政策基本面
### 货币政策
- 操作工具
- 中介目标
- 最终目标
### 财政政策
- 政府收入
- 政府支出
- 财政赤字
### 产业政策
### 监管政策
## 三、分析框架
### 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框架
- 需求侧
- 三驾马车:投资I、消费C、净出口G。Y=C+I+G(EX-IM)
- 供给侧
- 经济增长三要素:技术水平(全要素生产率A)、要素投入(劳动力L、资本K、土地T)、组织方式(F)。Y=A*F(L,K,T)
### 基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分析框架
- 货币政策
- 原则:货币政策决策源自央行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
- 维护金融稳定
- 防风险
- 抑制泡沫
- 边际收紧
- 适度宽松
- 国际收支平衡
- 利率
- 利率市场化
- 利率走廊
- 财政政策
- 预算赤字调节(两会时期)
### 基于汇率的分析框架
## 四、大类资产配置
### 美林时钟模型:作为参照,价值在于熟悉各类资产的轮动属性。但现实意义并非理论轮回。
### 中国适用的配置模型:基于利率为轴的美林时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