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估值的看法和思考
估值的前提是:首先要看公司所在的行业,看公司的商业模式。第二才开始考虑具体指标。所谓商业模式第一,估值第二,好生意比估值重要的多。
估值是看懂公司后自然而然的结果;模糊的正确好于精确的错误。段永平总说的毛估估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估值的方法:
-
绝对估值指标:未来现金流折现。
-
相对估值指标:PE、PB、PS。
不同行业,估值的方法不同:
-
盈利稳定行业:PE
-
强周期性行业:PB
-
保险股:PEV
-
地产股:NAV
-
互联网公司:用户>营收>利润
估值会随着市场和时间变化。本身就是一个辅助参考指标,所以也有人认为估值是门艺术。
但是抛开价格,回到商业本身,同样是赚1块钱,不同的公司赚这1块钱的过程大概率是不一样的。搞清楚公司赚这1块钱的来龙去脉,就是投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了。
赚这1块钱,有的公司需要加10倍杠杆,需要持续地投入资金、人力、土地、设备……为这些因素冒很大的风险;需要管理层做非常正确的决策,需要员工非常努力;需要宏观经济形势非常配合,才能挣到。而另外的的1块钱,却不需要加任何杠杆,不需要持续的固定资产投入;对管理层和员工的要求很低;对经济形势没有任何要求。这两个1块钱,你会更喜欢挣哪个呢?
有的1块钱,现在挣了,但明年后年大后年想要挣更多,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因为公司的市场份额可能已经到头了,而行业里有新的商业模式在替换它;有的1块钱,现在挣得不容易,但很有可能以后会轻松的就挣10块钱。这两个1块钱,你会更喜欢哪个呢?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就是杜邦分析公式里的分项拆解,财务视角的直白的解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那么,对于感兴趣的一家公司,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估值呢?以下是我的思考。
你的朋友要把它的公司卖给你,多少钱你可以接受?这就是估值。至于到底多少钱你可以接受,取决于你认为这家公司未来可以赚多少钱。
因此,估值的本质,就是看这家公司未来到底可以赚多少钱。结合本文前面提到的估值方法看,这个估值用的就是绝对估值指标:未来现金流折现。
未来现金流折现,本身是一个非常繁琐的公式,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个公式特别理想化。就跟物理公式的理想状态一个意思。事实上,未来现金流折现公式里中的参数只要稍微一变动,结果就大不相同。用这个估值法得到的虽然是一个结果数值,但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判断。
未来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的意义在于:可以毛算数值,得到大概的区间,可以针对未来做乐观、中庸、最坏的各种情景假设。面对不同的情景,自己能不能真正的接受?有没有后手可以补救?
另外,如果一家公司,需要用特别复杂的计算才能看出来贵和便宜时,结果大概率是精确的错误。现实世界里的运行的生意,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大多数都是一眼就能看出个大概来的,就是大家常说的,一眼辨胖瘦。
不论用哪个估值指标,开始估值前,必须问自己两个问题:
1、这家公司我真的看懂了吗?能简洁明了地说清楚吗?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公司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搞懂的,我们能看懂的公司是极其稀少的,在这极其稀少的公司中,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就更少了;但人的一生中,能抓住一两只真正的好公司就足够衣食无忧了。
其次,看懂的过程也并不是容易的,有的可能只需要几秒钟,但绝大多数则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要用“年”来计量,同时,我们对公司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更新的。没办法,每个人的认知就是有限的,这是无法改变的,只有认清了我们的不足,才能真正发挥我们的优势。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能看懂一家公司呢?大概有两个标准。
一个是简单的标准:公司的股价无论是跌50%,还是涨一倍,你都拿得住,如果有新增资金,涨一倍也敢加仓。这样的股价波动,是常人难以接受的,一般只有对公司价值有清晰理解的人,才会如此的笃定(清楚自己所处的情境是什么,是不是已经考虑过这种情境发生,而不是装死不动)。当然,股价变动只是表象,这个判断标准简单粗暴直接,但也有误差。
真正的判断标准是,你能清晰描绘出公司未来利润与现金流的动态变化。当然,这是非常难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能说,这家公司,你真的看懂了。
2、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能不能保持或加强?
一家公司的利润能否维持,最强大的保障,就是其护城河是否稳固,也就是其核心竞争优势能否长盛不衰或不断强化。
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但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却是非常稳定或不断增强的。就以变化十分剧烈的互联网行业而言,尽管腾讯的产品形态也在持续进化,但腾讯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没变,就是对中国熟人社交关系链的垄断,这是腾讯所有业务的根基。
怎样理解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呢?去深入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或垄断基因。这其中,ROE是定量的指标,护城河是定性的指标(具体而言,借鉴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
只要对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判断不出错,做投资,最多会买贵一点,但不会买错,可能短期回报会低一些,但长期收益肯定差不了。
对我自己来说,做好这两点就足够了:能清晰描绘出公司未来利润与现金流的动态变化,能判断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否可以继续保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估值的结果自然就出来了。至于怎样做决策,还要与其他投资机会进行对比,做最优的选择。
上面关于估值的思考,谈的是绝对估值,着眼于长期投资。大家常用的相对估值指标,比如说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等,更适合做短期博弈。A股市场因为各种原因,只有很少的时刻,才会跌透,所以相对估值指标更常用一些。
但如果想赚大钱,单只股票盈利至少一倍以上,还是要眼光长远,看绝对估值,短期博弈积累这样的利润,既很难,也很累。
关于怎样使用历史估值数据,总结3个小的经验:
1、不同行业的估值指标并不相同,要灵活使用。利润稳定的行业,适合用市盈率这个指标,例如白酒、食品等消费品行业;利润波动剧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强周期行业,适合用市净率来估值,例如证券、能源等行业。
2、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要结合在一起看。在现实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估值指标处于历史低位,但绝对估值仍然很高的指数,比如说现在的创业板指,这时候怎样做投资决策,就取决于你自己对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的理解了。对我自己而言,肯定是首先考虑绝对估值,其次才考虑相对估值。
3、历史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历史估值向未来的延伸。投资买的是未来,而未来并不是历史的简单、机械重复。历史上,曾经估值很低,并不意味着,未来估值会继续很低;同理,历史上曾经估值很高,也并不意味着,未来估值会继续很高。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估值指标可以简化估值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问题。想做好投资,在估值指标之外,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